
马来沙巴九月流金,客家歌乐山海相和。当地时间8月31日晚,“马来西亚第十三届全国客家歌乐节”在马来西亚沙巴客家大厦隆重启幕。洛阳客家联合会代表团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中原地区客家组织,参加了这场荟聚15国选手的年度文化盛会,以河洛乡音搭建海内外客家文化交流新桥梁。
本次歌乐节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泰国及中国闽粤地区的63支代表队,共演绎137首传统与创新山歌作品。代表团团长、洛阳客联会会长王群乐在观摩后感慨:“马来西亚山歌将河洛古韵律融合热带风情,让我们看到客家文化在海外焕发的生命力,这种创新性传承对洛阳客家祖根地具有重要启示。”
在为期三天的深度交流中,洛阳客家联合会代表团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文化传承突破。现场传唱48首濒危曲目,包括《过番歌》《采茶调》等,都属于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文诗的罕见变体;二是合作升级。拟与沙巴客家公会共建“全球山歌数字化档案库”,深度挖掘河洛文化在南洋的传承和异国文化的融入;三是非遗活化创新。学习南洋“客家山歌+现代元素”的展演模式,融入河洛客家祖根地主题文旅项目。
当沙巴亚庇公会老年合唱团用河洛方言高歌亚庇公会会歌,现场的马来西亚客家老人们热泪盈眶。随团学者仝红星教授发现,沙巴客家族谱中27%明确记载“祖籍河南府”。经考证,本届客家歌乐节中“来自中原”、“饮马伊洛水”等唱词,充分印证了河洛文化是海外客家人的精神内核。

经过交流协商,洛阳客家联合会与亚庇客家公会拟于2026年全球客家祖根地拜祖活动期间,尝试开展“全球客家山歌溯源”、“客家方言溯源河洛文化保护工程”等项目。
王群乐表示,这次赴马来西亚交流活动,是“行走的河洛文化”的重要实践。洛阳市客家联合会将提炼借鉴沙巴“山歌进校园”经验,推动客家文化融入河洛生态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