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非遗英国参展载誉而归共商传承发展新篇

来源:周口市侨联 发布时间:2025-04-23

  4月23日,周口市侨联召开非遗文化国际传播与创新发展专题座谈会,总结英国参展成果,共谋非遗文化未来发展。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刘淑红与非遗传承人、文化工作者齐聚一堂,深入交流参展经验,共商非遗文化国际传播新路径。

图片2

  座谈会上,刘淑红详细介绍英国非遗展览从筹备到实施的全过程。此次展览推选的川汇区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郸城泥塑、鹿邑黑陶等极具本土特色的非遗项目,在英国掀起“周口非遗热”。精湛的非遗技艺与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吸引众多当地民众,激发他们对我市非遗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此次英国参展,不仅展示我市非遗的独特魅力,更为周口与伦敦两地的文化交流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

  与会的非遗传承人分享国际参展感悟与未来发展。他们表示,现场产品的展示和讲解,让英国民众深刻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共鸣,更加深入了解周口非遗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制作工艺。传承人们坚守初心、传承弘扬文化的使命担当,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刘淑红指出,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推动其走向世界是侨联的重要职责与光荣使命。侨联将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化海外联谊,整合优质资源,持续推动更多高品质的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全方位展现周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同时,加大对地方和民族特色非遗项目的挖掘整理,不断丰富对外文化交流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让更多国际友人通过非遗文化窗口,感受历史名城周口的独特魅力。

  与会人员就创新非遗文化的传播方式、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爱好者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建议,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非遗主题的短视频、线上展览等,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和热爱;建立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好的创作和展示平台。

  此次座谈会议为周口非遗国际文化交流与发展明确了方向。侨联要在非遗产学研开辟新的发展路径,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让我市的非遗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彩,为促进周口对外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更大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