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下午,由洛阳市政府主办的洛阳2025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曾观涛、总监察长黄莉民、秘书长王长江,市侨联主席华阳、四级调研员陈红超,偃师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主要领导,洛阳客家联合会会长王群乐,书记赵社民,常务副会长于春斌,执行副会长邱新辉、杨亮,副会长张天伟、王静、申镏郡,监事长祝成潮等参加活动。研讨会开始前,客属乡亲首先参观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深入了解和沉浸式体验了“最早中国”的真正含义。
研讨会由王群乐主持。洛阳市偃师区委书记彭仁来在致词中表示,客家文化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活化石”,希望大家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多角度、多层次呈现客家文化“根在河洛”的特质,为弘扬客家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彭仁来代表偃师区发出热忱邀约,期望以产业为桥,弘扬客商精神,共赴开放之约,推动河洛经济与客家经济深度融合。
曾观涛在致辞中表达了对洛阳作为客家祖根地的深厚情感与高度认同。他表示,洛阳作为客家先民首次南迁的出发地,是全球客属乡亲的祖根地,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要借助洛阳牡丹文化节这个平台,加强与世界各地客家社团的交流与合作,在文化、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携手共进,促进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共同发展。
偃师区以《谒祖河洛牡丹开客居偃师产业兴》为题,对偃师区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了招商推介。曾观涛、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北京大学周边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彭仁来共同为洛阳客家文化周边传播研究院揭牌。
研讨会上,文旅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风、海口经济学院传媒学院执行院长佘红云、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李小华、赣南师范大学教授钟俊昆、福建三明学院教授蔡登秋、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成仿云、洛阳客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于春斌、世界客属第34届恳亲大会筹办方代表黄胜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客家文化、河洛文化、牡丹文化等主题进行分享交流,深入探寻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渊源,进一步弘扬客家精神、传播河洛文化、凝聚民族共识。
此次研讨会不仅是学术对话,更标志着洛阳从“文化祖根地”向“文化经济枢纽”的转型。正如王群乐所言:“守住根脉,才能开枝散叶;打开产业,方能生生不息。”河洛与客家的故事,正在不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