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为迎接今年10月在洛阳举行的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擦亮客家祖根地品牌,普及客家文化知识,提高全市党员干部参与世客会的积极性,讲好客家祖根地洛阳故事,洛阳市客家文化大讲堂第三讲在洛阳方志馆报告厅举行。
本期客家文化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客家文化·喜迎世客盛会”,由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组织的第三批部分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参加大讲堂活动。洛阳方志馆馆长王丹,洛阳晚报副刊部主任张广英,洛阳客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于春斌等参加活动。
活动由于春斌主持。张广英作为客家文化大讲堂第三讲的主讲人,以“衣冠南渡与理学南传”为主题向大家进行讲座。在中原汉人多次南迁中,有两次是举国南迁,史称衣冠南渡,一是西晋到东晋的永嘉南渡,一是北宋到南宋的建炎南渡。南迁后,中原汉人多居江淮地区,其间为避战乱又多次南迁,抵达赣、闽及岭南的两广地区,元灭南宋时,在赣南、闽西、粤东一带形成了客家聚居区。理学是客家的精神内核,其前身为北宋时期的二程洛学。洛学南传后形成多个流派,在南宋朱熹时形成程朱理学,为元、明、清时期的官学,明代时形成陆王心学,影响很大。
通过这次大讲堂,增进了参会人员对衣冠南渡与理学南传的认知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