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特刊①||并肩架桥 侨汇中原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1

  汇聚侨界力量 共建出彩中原

  本报记者 宋敏

  “作为一名侨商,我深深感受到了河南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到了中原文化‘中’字的厚重。”11月28日,在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上,英国中华总商会主席、商域国际集团董事长张进隆说,这次来郑州参会,看到了新时代蓬勃发展的河南,感受到了河南良好的营商环境。

  当天的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名侨商齐聚一堂,共话投资新机遇,为共建出彩中原献智献策。

  中国侨商联合会荣誉会长、玖龙纸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茵平时主要在广东工作生活,但她一直关注河南。“非常高兴能来到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我深切感受到了河南人民‘胡辣汤’般的热情和亲切。”她说。

  河南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为企业提供充沛的要素保障。“今天,我们走进河南,近距离感受中原大地丰富的农业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优良的营商环境,看到了河南发展的巨大潜力,这些都为海内外侨商侨企投资兴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张茵说。

  河南作为内陆地区侨务资源大省,拥有旅居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300万人。在中国侨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香港嘉祥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姚志胜看来,这次中国侨商投资大会首度走进中部地区,在河南举办,充分体现了河南在新时代下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广大侨商侨胞架起了河南连接世界的桥梁,以侨智侨资侨力,源源不断为河南输送发展动能。

  正大集团到河南投资建厂30多年来,已投资40余家企业,投资项目涉及工业制造、生物制药及现代化农牧业一条龙全产业链等领域,累计投资已超过400亿元。“我们将在河南持续深耕布局,发挥‘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优势,采用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中国侨商联合会会长、泰国正大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表示,还将在文化旅游、商业、新能源等领域与河南深入合作,当好河南与泰国乃至东南亚国家经济和文化旅游合作的桥梁,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作出贡献。

  “侨商投身高质量发展,应当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发挥在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发扬侨商精神、贡献侨商力量、彰显侨商担当。”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执行理事长、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说。

  侨商侨胞如何深度参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

  林东表示,一是可以发挥侨企自身产业资源优势,进一步聚焦实体经济,助力河南产业结构升级;二是可以发挥侨企的人脉优势,主动参与到河南企业的引智引资项目中,助力巩固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三是可以发挥侨企联通中外的天然优势,以“侨”搭桥,参与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建设,身体力行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

  姚志胜认为,要利用好港商侨商的海外资源和网络优势,为河南牵线搭桥,加强与东盟、中东等地区的区域协作,为河南打通更多外商投资贸易合作渠道。同时,要在豫港合作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港商侨商的双向开放桥梁作用,全方位推进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

  专访

  从“一片牛肉干”到弄潮新能源

  ——专访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执行理事长、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

  “将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势之中,始终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能获得巨大的前进力量。”

  本报记者 郭北晨 实习生 麻文静

  “在浙江杭州,外地人中占比最高的就是河南人,所以作为杭州人的我能来参会倍感亲切。”11月27日,来郑州参加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的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执行理事长、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东说。

  1993年,林东大学毕业后创办了杭州绿盛食品有限公司。在牛肉干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方兴未艾的新能源产业又引起了他的关注。2009年,林东带领LHD海归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大功率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系统群——LHD潮流能电站。在持续发电并网时间方面,世界上最长纪录未超过4个月,而由林东主持开发的这一项目,自2016年8月成功并入国家电网至今一直在稳定运行。

  从“一片牛肉干”到弄潮新能源,林东带领团队在原始创新方面不断开拓,践行着科技报国梦想。“河南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科技创新。这次召开的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的侨商侨智、人才精英,我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在技术研发上寻求合作。”林东表示。

  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林东说,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对于年轻创业者来说,切勿急于求成。尽管创业充满艰辛,但仍要将其放在一个长远的时间轴上去考量。只有找对了方向、走对了路,才能掌握获得成功的通行证。“将个人事业融入国家发展大势之中,始终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能获得巨大的前进力量。”他说。

  “年轻人不缺创业的热情,缺的是平台和机会。”林东说,作为侨界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会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引导侨企全面准确认识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新侨融通中外的优势,汇侨智、聚侨心、献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双向联通 纵横四海

  ——专访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华纳控股集团董事长施乾平

  “大家来参会,就是希望能乘着新时代河南发展的东风,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侨界力量。”

  本报记者 郭北晨 实习生 麻文静

  “我欣喜地看到河南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各类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入驻,城市更亮丽,交通优势更明显,就连人的精气神都更足了。”在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召开之际,11月27日,中国侨商联合会监事长、华纳控股集团董事长施乾平表示,这些变化对于投资者而言都是重要参考。

  华纳控股集团是一家深耕实体科技产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有丰富的高科技企业管理运营经验。“我们与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团队强强联手,共同成立了华纳新能源公司,致力于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为低速乘用车、工程车等多场景提供安全性能更高、效率更高的创新产品。”施乾平说,钠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环保、低成本等优点,过去两年,钠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河南在人才资源及交通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次参会希望能寻找一些合作商机。

  施乾平介绍,中国侨商联合会的会员大多是在中国境内投资创业的归侨侨眷、华侨华人、港澳台人士及其企事业单位等,涉及制造、科技、金融等行业领域。此次大会的举办,也给诸多侨商一个了解河南、寻找商机的好机会。“大家来参会,就是希望能乘着新时代河南发展的东风,为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侨界力量。”施乾平说。

  “侨商有着天然的优势,他们既熟悉所在地的营商环境、贸易情况和投资动向,又和祖(籍)国有着天然的亲缘联系和语言沟通能力,更主要的是在技术和资本方面可发挥‘双向联通’的优势。”施乾平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也是侨商的荣光。”

  豫籍侨商看大会

  河南是投资热土更是温情故乡

  本报记者 李晓舒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童林

  11月28日,1000多名海内外知名侨商走进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在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上寻找商机。其中,一群乡音难改的豫籍华侨在中原故土相聚。

  他们是主人,也是客人,是河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对于如何发挥桥梁作用为家乡建设发展出力,他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的举办,提供了侨资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高水平双向投资通道,拓展了河南的市场空间。”河南省侨商联合会副会长、郑州市侨商会会长李明献说。

  河南拥有旅居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300万人,是内陆侨务资源大省,人才涵盖商贸、企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些高精尖人才为何走出河南,最终又扎根河南?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理事、河南摩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郑西涛的回答很具有代表性:“因为河南是我的老家!”

  距离和时间剪不断对家乡的眷恋。郑西涛是平顶山人,曾任美国IBM等著名公司高管。他于2013年回到老家郏县创办公司,目前自主研发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智能系统。“选择回到河南,这是因为我的家乡更需要我。”郑西涛说,河南不沿海不靠边,对外开放的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是有很大的内在空间可供挖掘,非常需要豫籍侨商侨胞深度参与,共同为家乡建设发展出力。

  这与楷林控股董事王如民的想法不谋而合。“河南有很多价值洼地,能在短时间内把产业引进来,快速地崛起并发展。”王如民认为,河南产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很多大企业看到了河南在数字化转型装备制造、文旅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都希望通过此次大会与河南企业加强合作。

  “科技”“创新”“环保”“低碳”等字眼不断被侨商们提起,他们认为,近年来,河南紧跟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大力支持科技发展创新,高瞻远瞩谋划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都为河南吸引侨资创造了良好条件。河南省侨商联合会监事长罗建中说:“我最近做的课题主要集中在绿色低碳产业,这些领域契合国家的‘3060’双碳目标,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共商合作谋发展,薪火相传共远航。越来越多的侨界青年参与到家乡的新一轮建设中。“90后”中国在韩青年联合会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王歆正骄傲地说:“河南人善良、勤劳,最重要的是‘靠谱’!我这次回来就是要把韩国的优势资源带回河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李明献说,河南的区域优势和投资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侨商来河南投资兴业,也吸引走出去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河南需要挖掘更多的侨务资源,为新侨创新创业搭建共享资源、合作共赢的新平台。③5

  “科学院建设很有意义,看好它!”

  本报记者 胡舒彤

  11月27日,河南省科学院迎来一批特殊客人——前来参加中国侨商投资(河南)大会的数十名侨商代表,他们共同感受着河南科技创新的魅力。

  “2021年12月28日,河南省科学院以重建重振之姿亮相世人眼前……”“郑东新区260平方公里区域内,河南省科学院、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推进……”讲解员详细介绍着省科学院的情况,侨商代表认真聆听。

  “我是第一次来河南省科学院,很是震撼。河南重建科学院,是一个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的好平台,很有意义,大家都很看好它!”华侨控股集团总裁杨宇潇说。

  杨宇潇介绍,河南省科学院与杭州的“之江实验室”类似,都是由政府引导,科研单位、高校及企业并肩同行,创新科研组织方式,聚焦“卡脖子”技术,围绕传统产业“迭代”、新兴产业“抢滩”、未来产业“破冰”,为产业发展闯出新路的一种探索。

  华侨控股集团是河南的“老朋友”了,公司旗下华侨基金投资的河南企业天力锂能已在A股成功上市;华侨商业旗下酒便利在河南省内拥有超200家的门店,注册会员达300多万人,已成为酒类流通行业极具影响力的企业。

  德国德中国际文化交流总会会长姜锋则是河南的“新朋友”,他生动地谈起建设河南省科学院的意义:“用数字来解释的话,高校是123、企业市场是789,123永远连不上789,今天打造的这个平台就是456,可以很好地把产学研联系起来,让研发听到市场的声音,让市场知道最新科研走向。”

  姜锋此行原本是为了了解河南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有计划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带到河南。河南省科学院之旅对他而言是意外收获,他看到了河南谋求创新发展的信心和笃力,让他坚信选择河南没有错。

  参观之余,侨商代表纷纷合影留念,他们要记录下河南发展的“高光”时刻,更要为企业今后入驻河南留下精彩的“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