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漯河营(二期)顺利开营
来源:漯河市侨联
发布时间:2019-08-13
分享:

8月11日由中国侨联主办,河南省侨联、漯河市侨联承办,河南省河上街旅游集团协办的“2019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河南漯河营第二期正式开营。

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来自于西班牙中西文双语学校和日本大成中文学院的营员将推迟至8月12日抵达。来自于美国寻根协会、科威特华人华侨联合会和加拿大渥太华天天中文学校的20余名首批海外华裔营员今日开启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旅。

立秋之后,天青云淡,漯河市河上街景区风景如画。

碧瓦白墙,朱楼雕栏

碧波潋滟,悠然之境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11日上午,营员们走进河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战受降纪念广场,参观了抗战受降亭、漯河中州抗战纪念馆。1945年9月20日上午十点,日军第12军司令官中将鹰森孝步入会场,向第五战区中国受降代表和美国顾问行鞠躬礼,他解下佩戴的指挥刀,双手献上以示投降,然后在投降书上签字。接着,中国代表、美国顾问相继签字,接受投降。为了铭记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当年有人倡议修建碑亭,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数万民众自发捐建受降亭。这座受降亭仿郾城八景之一“龙塔古篆”造型,1亭4碑,主碑上刻3个大字“受降亭”,其余3块分别刻受降记、抗战祝胜词、建亭记。1945年12月上旬,受降亭在漯河火车站北边建成。漯河也成为全国十六个受降点中唯一的建亭立碑地。

抗战纪念馆详实讲述了中原抗战史实。陈列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及实物展品,展现中华儿女艰苦卓绝、英勇抗战的精神,激发后辈青年勿忘历史,缅怀先烈,激励青年一代爱国爱家,奋发图强。

参观抗战胜利酒坊

参观布衣巷

“沙河东流碧,螺湾汇双河。”豫中南水城漯河,千年水旱码头,诉说着螺湾古渡口的繁华兴盛。中午小憩之后,营员们来到神州鸟园,乘坐画舫,泛舟湖上,赏清荷幽香,感凉风习习。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姓氏文化血脉相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有追根溯源,寻根问祖的传统。营员们走进隐水部落,去探寻华夏文明发源历程;穿越九千年时空,聆听贾湖文化八项世界之最。营员们参观姓氏博物馆、炎帝宫、黄帝宫。通过导游员的讲解,探寻先祖创造文明辉煌的艰辛征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

结束一天的游览,今晚,我们将体验研学第一课——传统剪纸。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艺术更是璀璨夺目。剪纸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8月11日晚,由中国侨联主办,河南省侨联、漯河市侨联承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研学第一课锁定中原剪纸艺术。

河南省美协会员,漯河市油画学会理事,漯河市剪纸非遗传承人,青年优秀教师孟少雄与营员一起体验剪纸艺术。


课堂上,孟少雄老师讲述了传统剪纸技法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展示了剪纸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

孩子们学习了传统折剪技艺,并动手制作创意五角星。最让孩子们惊奇的是孟老师演示的古法今用的创意剪纸——会飞的立体剪纸,将课堂引向高潮。


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发挥想象与创意,将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交互,制作出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作品。

剪纸,不仅仅是剪刀与纸张的碰撞,更需要对生活与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理解,由心导引于手,蕴含着形而上的思维创造艺术的过程,它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对人生的理解与追求,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人格审美价值观。优秀的传统是中华文化的根与魂,需要更多的年轻一代不断继承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