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海外疫情不断蔓延反弹,全球都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期,据专家预测,该疫情或许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走出国门。国际国内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并不能完全隔断,特别是每年数以万计的留学生群体,和来往频次较高的华侨华人,疫情为他们回国办理各类公证法律服务事项造成了障碍。为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减少我国华侨华人、海外留学生和驻外人员因办理急需业务回国的需求,减少国内人员流动和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建议在我省推广“零接触”远程公证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建议:
1、在我省推广“零接触”远程公证服务。在我省“放管服”改革中,把“零接触”公证服务作为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推进,给予资金支持,支持公证系统开发或引进相关技术服务。借鉴其他省份先进经验,推进公证工作信息化建设,推出“人脸识别”+“电子签章”+邮寄到家模式,实现“零接触”公证功能。
2、为涉外公证提供法律保障。公证机构与律师事务所驻外机构建立合作,涉及到重大财产、不动产转移等重要事项的公证服务,由海外人员申请、海外律师见证,国内公证机构通过加密软件、远程视频、同步视频证据、电子签章的方式,进行公证后,出具具有法律效应的公证文书。
3、大力宣传涉外公证法律服务。“涉外工作无小事”,涉外公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中国公证的形象和信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对外经济交流和民、商事活动日益频繁,涉外公证需求量大幅上升。因此,应大力宣传涉外公证,使其像国内公证那样被人们熟悉并加以运用,如积极推动公证业务入驻当地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公证服务的便利性和可靠性,提高疫情当下居民对公证服务的知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