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河洛,梦回铜驼,慎终追远,继往开来”,9月16日至18日,第二届根在河洛客家文化论坛系列活动在河南省洛阳市成功举办。来自德国、西班牙、新西兰、印尼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海内外客家文化专家学者、客属侨领、客属企业家、客家新生代代表应邀来豫举办客家文化论坛、组织全球客家名企资源对接会、祭拜客家先祖、重走客家路和为客家之源纪念馆奠基等系列活动。弘扬客家文化,增强海内外客家同胞及社会各界对“根在河洛”的文化认同,积极打造“洛阳客家祖源地”文化品牌,提升洛阳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活动得到了洛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会见来洛参加活动的重要嘉宾代表。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董锦燕,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宛康,省客家联合会会长赖谦进,洛阳市委副书记赵会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长娄会峰,市委常委、秘书长王敬林,副市长魏险峰、陈淑欣,洛阳市侨联党组书记夏德刚、主席蔡根喜等出席相关活动。
本届论坛由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和洛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客家联合会和洛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作为本次活动的支持单位。
李亚在会见嘉宾代表时,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来洛参加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欢迎,对海内外客家人不忘故土、情系桑梓的情怀表示敬意。他说,在洛阳举办根在河洛客家文化大会,意义特殊而深远。根在河洛,蕴含了浓浓的血脉亲情,体现了拳拳的赤子之心,铺开了宽广的合作之路。洛阳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迁出地,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自称“河洛郎”,我们始终是一家人。欢迎海内外客家人经常回洛阳寻根问祖、宣传推介、引资引智,展示了大家的赤子之心。洛阳将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与海内外客家人一道,把根和魂留好,把纽带平台续好,传承弘扬好客家文化,也期待海内外客家人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洛阳,实现合作共赢发展。曾观涛、钟家燕等嘉宾表示,洛阳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将始终情系故土,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带动更多客家人到洛阳寻根问祖、投资兴业,为洛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董锦燕在活动中对客家人为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为世界的稳定繁荣与和平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肯定。她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曾经讲过,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希望广大客家乡亲常回来看看,拥抱“老家河南”,亲近“客家祖源地洛阳”,为祖根地、祖(籍)国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她表示,河南侨联将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广泛团结凝聚海内外客家同胞,同心同德,奋发有为,共同传承弘扬好客家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河南故事、洛阳故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画出最大同心圆。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蒋晔代表基金会对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对根在河洛客家文化论坛举办以来取得的实际成效表示肯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子今在论坛上对“铜驼”大街的历史由来,汉晋南迁的移民运动进行追溯;旅美学者、作家,世界历史文化研究专家罗光平教授以“色彩斑斓的客家文化,自强不息的客家精神”为题,介绍了客家先民六次南迁的历史,分析了客家人演变与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自强不息的客家精神;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执行会长曾观涛以“海外客家人的中国梦”为题发言。重申“中原是客家人的故乡,中华文明是客家文化的根源”,他深切呼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每一位海外客家人都应以己之力为中国梦添砖加瓦;马来西亚兰瑙客家公会会长、兰瑙中华工商会会长谭育良肯定了“客家先民源自洛阳”的理论认同,表示客家人始终保有“敬祖先、爱故土”的情怀,将继续积极响应并参与到客家文化交流活动中来;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理事、洛阳根在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徐金星分享了客家人“根在河洛”的历史渊源,对南迁汉人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行阐释;河南科技大学教授仝红星表示,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乐于奉献,是客家人所具备的中原气息的深深印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任洪渊为今年的论坛专题撰写诗歌《铜驼,铜驼》,深情寄语“永远的客家人”。
参加活动的客家同胞纷纷表达了对活动主办方和组织者的真诚感谢。同时表示,客家文化源远流长,河洛之行,追根溯源,追忆先民南迁历史,汉魏故城祭拜先祖,“客家之源”培土奠基,让客家儿女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更加亲近了“心灵故乡”。以后将积极参与到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做客家文化移动的“名片”,联系更多客家儿女回到“客家祖源地洛阳”寻根谒祖。